貴州榮基安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聯系電話:0851-86511838
電子郵箱:jraqpj851@126.com
簡歷投遞郵箱:gzrongjihr@163.com
網址:www.flirt-mc.com
聯系地址: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花果園J區12棟36層
貴州省職業衛生評價報告信息網上公開表
一、評價報告基本情況
報告編號 | RJ2019-ZKP-079 | 報告名稱 | 黔南中石化興泉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福泉市東出口加油加氣站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報告 | |
項目名稱 | 黔南中石化興泉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福泉市東出口加油加氣站建設項目 | 風險類別 | 一般 | |
評價單位 | 貴州榮基安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項目負責人 | 胡雪蓮 | |
建設單位 | 黔南中石化興泉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 建設單位聯系人 | 金洪 | |
項目地理位置 | 福泉市金山街道 | 屬地管理部門 | 福泉市衛健局 | |
現場調查人員 | 胡雪蓮 | 報告書編制人 | 王傳蘭、班紅梅 | |
調查時間 | 2020年8月27日 | 建設單位陪同人 | 金洪 | |
采樣、檢測人員 | 陳澤奇、羅仁林 | |||
采樣、檢測時間 | 2020年9月16日至9月18日 | 建設單位陪同人 | 金洪 | |
評審專家 | 文應財、姚丹成、黎東霞 | 評審時間
| 2020年9月24日 |
二、項目簡介
黔南中石化興泉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福泉市東出口加油加氣站(以下簡稱福泉市東出口加油加氣站)由黔南中石化興泉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立,為獨資企業,主要經營汽油、柴油。福泉市東出口加油加氣站位于福泉市金山街道。該建設項目經福泉市發展和改革局《貴州省福泉市基本建設投資項目備案通知》(福發改窗口[2017]230號)批準建設加油加氣站。該建設項目于2017年11月15日獲得福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核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于2017年11月20日獲得福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核發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于20201月取得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后運行。
建設單位于2019年5月委托貴州榮基安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編制完成了黔南中石化興泉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福泉市東出口加油加氣站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并于2019年6月委托貴州榮基安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編制完成了黔南中石化興泉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福泉市東出口加油加氣站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預評價報告及專篇已通過專家評審。該加油加氣站于2020年1月取得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后運行。
福泉市東出口加油加氣站位于福泉市金山街道,福泉市福源大道從加油加氣站前經過。
該單位主要原輔材料包括汽油、柴油、LNG等。
該加油加氣站勞動定員8人,設置站長1人、安全管理人員1人,加油加氣員6人,該加油加氣站采取兩班工作制,采用輪班休息制。每班工作8小時,23:00-7:00采用值班制。
三、用人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檢測結果
(1)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
用人單位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如下:
主要崗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來源及分布
評價單元 | 崗位 | 職業病危害因素 | 職業病危害因素來源及分布 |
加油加氣評價單元 | 加油加氣員 | 少量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柴油、噪聲、甲烷、硫化氫 | 加油過程中產生少量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柴油、噪聲;加氣過程中產生甲烷、硫化氫、噪聲 |
卸油及儲存評價單元/LNG儲罐及氣化區評價單元 | 安全員 | 少量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柴油、甲烷、硫化氫、噪聲、低溫 | 卸油過程中產生少量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柴油、噪聲;卸氣過程中產生甲烷、硫化氫、噪聲、低溫 |
輔助評價單元 | 站長 | 少量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柴油、噪聲、甲烷、硫化氫、低溫 | 經營過程中產生少量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柴油、噪聲、甲烷、硫化氫、低溫 |
停電時,柴油發電機運行 | 柴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噪聲 | 柴油來源于柴油發電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噪聲來源于柴油發電機煙氣。 |
根據該用人單位在生產工藝過程、勞動過程與生產環境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以及職業病危害嚴重程度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此次評價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汽油、柴油、少量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車用汽油中的苯含量規定不得超過1%)、噪聲、甲烷、硫化氫、低溫。
(2)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情況:
噪聲強度測定結果及接觸水平評價表(單位:dB(A))
評價單元 | 工種/崗位 | 測定地點 | 接觸時間 h/d | 連續等效A聲級 | 8小時等效聲級計算結果 | 職業接觸限值 | 接觸水平評價 |
加油加氣評價單元 | 加油員
| 加油機旁 | 4 | 70.2/69.9/71.1 | 69.1 | 85 | 符合 |
加氣機 | 2 | 68.3/67.5/67.0 | |||||
開票室 | 2 | 60.7/61.8/61.8 | |||||
卸油及儲存評價單元/LNG儲罐及氣化區評價單元 | 安全員/ | 加油機旁 | 0.2 | 70.2/69.9/71.1 | 62.7 | 85 | 符合 |
卸油口旁 | 0.2 | 61.2/61.4/60.7 | |||||
開票室 | 7 | 60.7/61.8/61.8 | |||||
CNG區 | 0.2 | 61.0/60.2/60.3 | |||||
LNG區 | 0.2 | 61.3/60.7/61.0 | |||||
加氣機 | 0.2 | 68.3/67.5/67.0 | |||||
公用 輔助系統單元 | 站長 | 加油機旁 | 0.2 | 70.2/69.9/71.1 | 67.5 | 85 | 符合 |
卸油口旁 | 0.2 | 61.2/61.4/60.7 | |||||
開票室 | 6.8 | 60.7/61.8/61.8 | |||||
CNG區 | 0.2 | 61.0/60.2/60.3 | |||||
LNG區 | 0.2 | 61.3/60.7/61.0 | |||||
加氣機 | 0.2 | 68.3/67.5/67.0 | |||||
空壓機房 | 0.2 | 81.1/82.0/81.8 |
該加油加氣站接觸噪聲的工種符合《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
工作場所空氣中汽油測定結果及接觸水平評價表(mg/m3)
評價單元 | 工種/工序 | 測定地點或設備名稱 | 接觸時間 h/d | 檢測濃度 | C-TWA | PC-TWA | 接觸水平判定 |
加油加氣評價單元 | 加油員 | 加油機旁 | 4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 <0.13 | 300 | 合格 |
開票室 | 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 |||||
卸油及儲存評價單元/LNG儲罐及氣化區評價單元 | 安全員 | 卸油口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 <0.13 | 300 | 合格 |
加油機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 |||||
開票室 | 7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 |||||
公用 輔助系統單元 | 站長 | 卸油口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 <0.13 | 300 | 合格 |
加油機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 |||||
開票室 | 7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13 |
注:最低檢出濃度為:0.13mg/m3。
該加油加氣站接觸汽油的工種測定結果符合《工作場所有害因素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的要求。
工作場所空氣中苯測定結果及接觸水平評價表(mg/m3)
評價單元 | 工種/工序 | 測定地點或設備名稱 | 接觸時間 h/d | 檢測濃度 | C-TWA | PC-TWA | 接觸水平判定 | C-STEL | PC-STEL | 接觸水平判定 |
加油加氣評價單元 | 加油員 | 加油機旁 | 4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 <0.6 | 6 | 合格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 10 | 合格 |
開票室 | 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 ||||||||
卸油及儲存評價單元/LNG儲罐及氣化區評價單元 | 安全員 | 卸油口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 <0.3 | 6 | 合格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 10 | 合格 |
加油機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 ||||||||
開票室 | 7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 ||||||||
公用 輔助系統單元 | 站長 | 卸油口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 <0.6 | 6 | 合格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 10 | 合格 |
加油機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 ||||||||
開票室 | 7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0.6 |
注:最低檢出濃度為:0.6mg/m3
該加油加氣站接觸苯的工種測定結果符合《工作場所有害因素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的要求。
工作場所空氣中甲苯測定結果及接觸水平評價表(mg/m3)
評價單元 | 工種/工序 | 測定地點或設備名稱 | 接觸時間 h/d | 檢測濃度 | C-TWA | PC-TWA | 接觸水平判定 | C-STEL | PC-STEL | 接觸水平判定 |
加油加氣評價單元 | 加油員 | 加油機旁 | 4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 <1 | 50 | 合格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 100 | 合格 |
開票室 | 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 ||||||||
卸油及儲存評價單元/LNG儲罐及氣化區評價單元 | 安全員 | 卸油口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 <1 | 50 | 合格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 100 | 合格 |
加油機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 ||||||||
開票室 | 7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 ||||||||
公用 輔助系統單元 | 站長 | 卸油口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 <1 | 50 | 合格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 100 | 合格 |
加油機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 ||||||||
開票室 | 7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1 |
注:最低檢出濃度為:1mg/m3。
該加油加氣站接觸甲苯的工種測定結果符合《工作場所有害因素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的要求。
工作場所空氣中二甲苯(mg/m3)測定結果及接觸水平評價表
評價單元 | 工種/工序 | 測定地點或設備名稱 | 接觸時間 h/d | 檢測濃度 | C-TWA | PC-TWA | 接觸水平判定 | C-STEL | PC-STEL | 接觸水平判定 |
加油加氣評價單元 | 加油員 | 加油機旁 | 4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 <1 | 50 | 合格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 100
| 合格
|
開票室 | 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 ||||||||
卸油及儲存評價單元/LNG儲罐及氣化區評價單元 | 安全員 | 卸油口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 <1 | 50 | 合格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 100
| 合格
|
加油機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 ||||||||
開票室 | 7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 ||||||||
公用 輔助系統單元 | 站長 | 卸油口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 <1 | 50 | 合格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 100 | 合格 |
加油機旁 | 0.2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 ||||||||
開票室 | 7 |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低于最低檢出濃度3 |
注:最低檢出濃度為:3mg/m3。
該加油加氣站接觸二甲苯的工種測定結果符合《工作場所有害因素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的要求。
混合接觸比值結果及評價表
崗位(工種) | 接觸毒物的(濃度/限值)(單位:mg/m3) | 計算結果 | 標準值 | 評價結果 |
加油工 | 苯(0.6/6)+甲苯(1/50)+二甲苯(3/50)+溶劑汽油(0.13/300) | 0.18<1 | 1 | 符合 |
四、評價結論與建議
該建設項目屬于機動車燃油零售、機動車燃氣零售企業,根據《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結合加油站的工藝特點、設備布局、類比檢測結果以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汽車加油站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有關問題的復函(原安監總廳安健函〔2015〕59號)的綜合分析得出,建設項目屬于職業病危害一般的建設項目。
(1)總體布局:建設項目總體布局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有關要求。
(2)設備布局:建設項目設備布局合理,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有關要求。
(3)建筑衛生學:建設項目通風、采暖、照明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有關要求。
(4)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建設項目生產工藝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經現場檢測,噪聲職業病危害因素強度均符合要求。
(5)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建設項目采取了相應防毒、防噪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工作場所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強度)。對工作場所的檢測結果表明:崗位接觸職業病位置因素符合職業衛生接觸限值,防護設施基本符合要求。
(6)輔助用室:建設項目輔助用室及衛生設施的設置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要求。
(7)個人防護用品: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了職業病防護用品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定期發放個人防護用品,基本符合建設項目自身特點及國家有關規定。
(8)職業衛生管理:企業各項職業衛生管理措施基本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9)職業健康監護:企業建立了職業健康監護制度,并組織職工進行了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10)應急救援措施:建設項目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基本符合國家有關法規、標準的要求。
通過本報告書的綜合分析,建設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能夠落實各項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在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正常運行的情況下,經現場檢測,作業人員接觸各職業危害因數除車工和噴漆崗位噪聲強度超標外,其他崗位濃(強)度均符合要求,且企業為上述工種配備了個人防護用品,在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的情況下,可有效降低有毒物質對作業人員的健康危害,基本符合國家有關職業衛生標準、規范的要求,因此該項目具備職業病防護設施竣工驗收條件。
(2)建議:
(1)該加油加氣站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人員開展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的職業健康體檢,確保體檢率達到100%,并將檢查結果書面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對象應包括正式工、小工、季節工等。同時若發現體檢異常者應及時進行復檢,若發現職業禁忌證、疑似職業病和職業病病人應及時按照規定調離崗位和治療,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完善職業健康監護管理工作。職業健康體檢報告應納入職業衛生檔案管理。
(2)該加油加氣站應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培訓工作的通知》黔衛健函(2019)223號要求,及時組織職業衛生管理員進行取證培訓。
(3)該加油加氣站應按《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GB/T11651-2008)要求,加強個人防護用品的選用、維護及保養。
(4)該加油加氣站應進一步完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強日常職業衛生管理工作,使各項制度落實到位;并加強對從業人員有關職業衛生法律、法規和職業病防治、防護設施、個體防護用品等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增強其職業病防治觀念,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該加油加氣站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及時參加培訓取得執業衛生管理人員培訓合格證。
(5)該加油加氣站屬于職業病危害“一般”的項目,建設單位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每年開展一次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向作業人員公告,根據作業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對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強)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接觸限值的崗位/工種,應對崗位/工種設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如加油油氣回收裝置和卸油油氣回收裝置等)及時進行檢修、維護。
(6)該加油加氣站在生產運行中,如有工藝、設備或規模等變動,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及時開展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
(7)該加油加氣站應確保配備的防毒口罩、防凍手套等防護用品有效,加強檢查,重點應加強卸油作業所用防護用品的檢查,發現失效或損壞時應及時進行更換,并確保作業人員在作業時正確佩戴。
(8)每月至少開展一次職業病防護設施檢查,重點檢查卸油油氣回收裝置和汽油加油機的油氣回收裝置、BOG回收裝置等,確保職業病防護設施正常有效運行,定期維護保養職業病防護設施。
(9)該加油加氣站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不定期對職業病危害告知牌、警示標識及公告欄進行檢查,如發現有破損、不清晰情況,應及時進行更換處理。
(10)該加油加氣站應加強設備異常、停電時柴油發電機運行及進行發電機每周一次日常維護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防護,監督作業人員佩戴好防護耳塞或耳罩,減少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作業人員健康的影響。
(11)外委單位管理:①不得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②在與外委單位簽訂委托合同時,應委托給具有相關資質和職業病危害防護能力的單位,并明確雙方在職業病防護方面(個人防護用品、職業健康監護等)的職責與義務,確保外包作業范圍內的作業人員職業病防治方面得到保障,防止職業病的發生;③監督外委單位做好職業衛生管理工作。
(12)該加油加氣站應規范職業病防治經費票據管理,在今后的投入中,無論經費投入大小,應索取正規票據備查。
(13)該加油加氣站應不斷對職業衛生檔案進行更新工作,確保本單位職業衛生檔案為最新狀態。
(14)實施加油加氣站內受限空間作業前,應當對作業環境進行評估,分析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受限空間作業方案,并經該加油加氣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審核,負責人批準。
(15)實施加油加氣站內受限空間作業前,嚴格遵守"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檢測指標包括氧濃度、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檢測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規定。
(16)未經通風和檢測合格,任何人員不得進入加油站內受限空間作業。檢測的時間不得早于作業開始前30分鐘。在受限空間作業過程中,應當對作業場所中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時檢測或者連續監測。作業中斷超過30分鐘,作業人員再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當重新通風、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
(17)該加油加氣站應當根據受限空間存在危險有害因素的種類和危害程度,為作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勞動防護用品,并教育監督作業人員正確佩戴與使用。
(18)加強站內油品泄漏防范及應急處理措施:
①防火安全措施:如遇火災發生,采用的滅火劑有泡沫、干粉,也可用沙土、石棉被等覆蓋滅火,用水滅火無效。
②泄漏應急處理:如發現油品跑冒,應迅速對泄漏區進行隔離,嚴格限制人員車輛出入,切斷火源、電源,如泄漏量過大,可采用專用防爆油泵、鋁或銅合金工具及棉布對泄漏油品進行收集,采用沙土對泄漏區域進行隔堵,防止流入下水道等,收集完后再用沙土對泄漏區進行覆蓋。如泄漏量較少,可直接用沙土進行覆蓋隔離。
③儲存運輸安全事項:密閉儲存,專業運輸,加強監控。操作及運輸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并應持證上崗,作業人員必須穿戴防靜電工作服,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爆炸危險區域內所有設備必須使用防爆設備,作業設備必須做好靜電接地,卸油和灌裝時應控制流速,防止靜電產生及容器損壞。作業經營場所應遠離火源、熱源。儲存區和運輸設備應配備安全防護器材和工具。儲存區應配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19)加強站內天然氣泄漏防范及應急處理措施:
①防火安全措施:如發生泄漏,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墒褂渺F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進行滅火。
②泄漏應急處理: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氣體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穿防靜電服。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若可能翻轉容器,使之逸出氣體而非液體。噴霧狀水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觸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氣體通過下水道、通風系統和密閉性空間擴散。隔離泄漏區直至氣體散盡。作為一項緊急預防措施,泄漏隔離距離至少為100m。如果為大量泄漏,下風向的初始疏散距離應至少為800m。
③儲存運輸安全事項:儲存于陰涼、通風的易燃氣體專用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房溫度不宜超過30℃。應與氧化劑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存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槽車要有導靜電拖線;槽車上要備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滅火器和防爆工具。
五、技術審查專家組評審意見及結論:
(1) 專家組評審意見:
1)補充完善評價依據。
2)補充完善相關職業病防護設施分析評價。
3)補充完善正常生產后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的維護保養及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評價。
4)參照各位專家提出的具體意見修改完善。
(2) 結論
專家組同意《報告》通過評審,《報告》須按專家組。
現場檢測
全景
應急物資
評價師現場照片